Dear Su Yen 讀後筆記 :工業與藝術的關係

記得在語言學校有一次老師問什麼是藝術,同學們就不停發言,老師就一一把單子寫下來,詩詞歌賦、文字書籍戲劇、音樂、服裝、飾品、繪畫雕刻、精緻手工、建築園藝等等,不知不覺寫滿了整個白板,的確,每當走進歐洲國家不需要有人特別跟我們述說,我們都能感受道這個地方的奇妙氛圍,身邊的任何事物都能表現美感,而這些具有美感的事物都能創造成龐大的藝術價值,而這背後的價值是有產生保值的可能性。

19世紀英國工業革命將人類的生活提升到另一個層次,減輕人力負擔提升產量;然而有一群不一樣想法的人認為,機械化的誕生,使得製造的產品缺乏靈魂,為了大量生產,品質以及精緻度的下降,應當追求具有美感的手工藝,這時產生了另一個團體追求古典與藝術,提出Art & Crafts Movement 。在這兩種不同意識相互碰撞下,使得工業產品保有藝術價值而且更加平民化,也影響了設計史的發展如 Art Nouveau 、Art Deco 等等時期的想法。直到現在那個時期的產品還時許多收藏家的口袋名單,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人說學設計一定要到歐洲走走的說法。

在英國的二手商品店家簡直就是像是博物館,貨品來源大多是家裡長輩走了,將他們生前收藏的東西用捐到公益二手店的或是租櫃位在古董店販售,只要你喜歡古典的東西都能在這些店家尋找,飾品、茶具、書籍甚至家具都能找得到,只要它具有藝術和歷史就能有價值。並不會只有限制在打金子這樣的保值行為。

歐洲的藝術品味也同樣的體現在建築上,使得這些老建築物越老越具存在的意義;即使像英國這樣工業外移,生產業減少,仍然能藉由國家的藝術、文化的影響力,吸引集團進駐;反觀台灣的建設,只為眼前利益而只為生產,犧牲環境而沒留下足以自豪的歷史的記憶,使得台灣只能限制在地段發展發,不停動工破壞環境。這也就是為什麼一樣是房子在台灣的房子過了三十人就覺得是老房子,而一棟七十年以上的歐洲房子,卻讓人覺得那是一棟豪宅。



在Dear Su Yen 這本書裡的介紹了一首由 Willam Blake 寫的有關工業的詩 The Tiger,描寫者老虎力與美,金黃色的火焰皮毛,用鋼鐵打造而成的老虎,詩詞中隱約透露出工業革命的進步以及創造出來的機械,是美麗又危險的東西。這讓我不由得憂慮當這隻美麗的老虎離開我們前往其他國家時,我們還有足夠的能力將身體的勞動轉換成,販售我們特有的的藝術美感、創意開發嗎?
https://snowflakebooks.co.uk/products/dear-su-yen-paperback

留言

熱門文章